锦绣壮乡,醉美“三月三” ——教育学院开展的“潮起三月三,描绘壮美广西”民族文化主题活动

时间:2025-03-26 作者:李雨欣 来源:学生会宣传部

为弘扬广西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校园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多元文化交融、各民族师生紧密团结的良好校园氛围,3月25日下午,校团委在五合校区大智广场,组织开展“潮起‘“三月三”’,弘扬民族魂,做好国际人”主题系列活动。教育学院负责承办了“潮起‘“三月三”’,描绘壮美广西”民族文化手绘主题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亮点纷呈,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与。

图一 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伊始,广场上彩旗猎猎,绣球摇曳,欢快的壮族山歌响彻云霄,瞬间将现场装点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让师生们仿佛置身于壮族““三月三””的盛大节日现场。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精心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互动体验区,这里宛如一座民族文化的大观园,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非遗剪纸传匠心,指尖绽放民族韵

非遗剪纸工坊里,红纸翻飞,剪刀飞舞。师生们围坐一旁,认真学习剪纸技巧,从简单的对称图形到复杂的民俗图案,大家用心雕琢,细心裁剪。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福字、团花,有展现壮族特色的铜鼓、绣球,还有可爱的壮族人物形象。这些剪纸作品不仅展现了师生们的巧手匠心,更让非遗文化在指尖传承,绽放出独特的民族韵味。

图二是非遗剪纸工坊

卡纸绣球寄情思,巧手编织民族梦

卡纸绣球工坊内欢声笑语不断。绣球作为壮族文化的象征之一,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师生们在教育学院学生会同学的带领下,将一张张普通的卡纸巧妙地折叠、粘贴、装饰,制作成一个个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绣球。大家一边制作,一边交流着对壮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绣球的技能,更增进了对壮族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图三 是卡纸绣球工坊活动区

壮韵黏土塑风情,创意展现民族美

壮韵黏土工坊则是创意的天地。五彩斑斓的黏土在师生们的手中不断变换着形状,他们发挥想象,将黏土捏成各种具有壮族特色的造型。他们参照绣球、铜鼓等造型跟着步骤揉捏、塑形,师生们用自己的创意和双手,展现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四、图五是壮韵黏土工坊

百人长卷绘壮乡,共书团结新篇

在“百人共创壮乡长卷”活动区域,一幅巨大的画卷在广场上徐徐展开。致达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积极参与进来,教育学院学生会的小伙伴耐心地引导着他们,文化传承在此刻随春风播撒。师生们纷纷拿起画笔,以画传情,以笔达意。他们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广西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画卷上还生动呈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热闹非凡的““三月三””歌圩、精彩绝伦的舞龙舞狮、美味可口的壮族美食……这些画面不仅展现了壮族的传统文化,更体现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师生们专注创作,相互交流,共同为这幅长卷增添色彩,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

图六、图七是学生沉浸体验传承非遗匠心

此次“潮起‘三月三’,描绘壮美广西”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新颖有趣的形式,让全校师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刻感受到了壮族“三月三”的文化魅力,激发了大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掀起了一股民族文化传承的热潮。

                              

 

一审:李卓玲 二审:刘欣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