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教育学院“悦心坊”第四期教研活动在教师发展中心409悦心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人本主义视角的课程思政:以‘学生中心’实现价值共鸣”为主题,教育心理教研室教师共20余人参与。活动通过理论研讨、实践案例分享和教学方案设计三个环节,聚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与职业素养培养。
活动开场由学院银龄教师陈朝新教授进行主题发言。她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强调课程思政需立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理论研讨环节中,多位教师围绕“师德浸润式课程设计”“职业使命感培养路径”等话题展开交流,现场分享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案例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在案例分享环节,王玲老师展示了她在课程中开展的“未来幼师成长计划”案例,案例中,她组织大二学生进入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周”实践,要求学生结合广西本土文化设计教学活动。例如,一名学生团队以“壮族童谣”为载体,改编《月亮粑粑》等民谣,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幼儿能简单复述童谣中的文化意象。
实操工作坊环节以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传承为主题,新老教师结对设计教学方案。一组教师围绕“三月三”民俗游戏开发课程模板,将抛绣球、竹竿舞等传统活动转化为幼儿园体育教学资源,同时挖掘游戏背后的互助协作价值观;另一组结合“五色糯米饭”食育主题,设计跨学科活动方案,引导学生从自然科学、艺术创作、民族文化等多角度设计教学环节。现场产出的8份方案均注重学生主体性,为教师备课资源库提供更多经验内容。
活动尾声,教研室主任覃梅蓉进行了活动总结。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真实项目实践,深刻体会到“幼师不仅是职业,更是文化传承者与价值引导者”的内涵,也为今后教育的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多实操经验与借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