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于“广西民族文化融入儿童舞蹈创编的策略研究”的讨论会隆重召开,成为一场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盛宴,为儿童舞蹈教育领域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会议伊始,教师代表张翠萍点明当下传承民族文化的紧迫性与儿童舞蹈教育的使命担当。广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版图中的瑰宝之地,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宝库。其绚丽多姿的民俗活动、独具匠心的民族服饰与直击心灵的音乐艺术,为儿童舞蹈创编提供了丰沃的艺术土壤。将八桂大地的文化基因注入少儿美育体系,不仅能够构建具有地域标识的舞蹈语汇体系,更能通过童真视角实现民族文化的代际传承。本次专题研讨会肩负着探索民族文化创新转化路径的重要使命,致力于在童心播撒文化自觉的种子,培育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文化认同感,这既是艺术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育工程,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学院舞蹈创编领域的骨干教师们率先分享见解。他们提到,在素材收集阶段,深入广西各地,从壮族的“三月三”歌圩、瑶族的长鼓舞中汲取灵感,提炼灵动舞步与典型姿态;舞蹈动作设计时,结合儿童活泼天性,简化复杂民族舞动作,如将侗族哆耶舞改编成易于儿童掌握的手拉手围圈律动,让欢乐与文化传承并行;音乐选择上,巧用壮族山歌、仫佬族民谣等元素,重新编曲,使之贴合儿童审美,营造沉浸式民族文化氛围。一幅充满地域风情、童趣盎然的舞蹈创编蓝图徐徐展开。
教师们以幼儿园 中的“民族文化月” 活动为例,讲述孩子们身着民族服饰表演舞蹈时展现出的纯真热情,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好奇探索,印证融入策略的可行性,为学院研究提供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