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日,晨曦微露,“绘梦陶圩,艺启童心”三下乡实践队的队员们身着红白相间的“外院青年”队服,在校门口整齐列队。行囊上的拉链声、队员间的低语嘱托与相机快门声交织,定格成一幅充满青春朝气的画面。这支由高校学子组成的实践队,带着“启迪乡村儿童心灵、点燃艺术梦想”的初心,奔赴横州市陶圩镇中心学校,开启了一场扎根乡土、赋能成长的实践之旅。
图一为队员整理物资上车
上午十时,实践队准时出发。队员们的背包里,除了生活用品,还装着精心准备的绘画工具、音乐器材等。陶圩镇的茉莉花田是当地的文化名片,我们想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家乡的美,更想让他们在艺术中找到自信。此次实践不仅聚焦乡村儿童的艺术启蒙,更肩负着挖掘、传承陶圩茉莉文化的使命,通过大学生的实践行动,让地方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图二为老师与队员们合影留念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实践队抵达陶圩镇中心学校。教学楼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操场边的大树下投下斑驳的光影。队员们有序搬运物资,快速整理宿舍——自带的床单被罩等,在大家的协作下,很快变成了整洁的“临时家园。“想到接下来能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就觉得特别有意义。”队员小张一边铺床一边说,眼里满是期待。
图三为队员到达陶圩中学搬运物资
下午三时,在阶梯教室内首次工作会议如期召开。领队李老师对各小组任务进行安排:教学组需设计绘画、舞蹈等课程,让艺术教育融入乡土元素;文化调研组要走访当地文化,整理茉莉文化故事;宣传组负责拍照、录视频,记录下活动的每个意义瞬间;后勤组则需保障团队饮食起居,确保实践活动顺利推进。
图四为李老师交代队员活动安排
暮色四合时,学校厨房飘出饭菜香。后勤组的队员们早已忙碌开来:小卢负责切菜,菜刀在案板上切出整齐的节奏;小张掌勺,铁锅与铲子碰撞出“滋啦”的声响;其他人则忙着洗菜、摆碗筷,狭小的厨房因分工明确而井然有序。当队员们围坐在餐桌前,捧着盛满家常菜的饭盒时,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木耳胡萝卜炒肉、番茄炒蛋、清炒时蔬,简单的菜肴因“亲手制作”而格外香甜。饭香中,有人分享白天的见闻,有人讨论明天的课程细节,团队的默契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升温。
图五为后勤组队员准备晚餐
夜色渐深,陶圩镇的星空格外明亮。实践队的首日行程在静谧中落幕,但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从清晨的整装待发到傍晚的围桌共餐,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大学生服务乡村的热忱——用艺术点亮童心,用文化连接城乡,用实践诠释担当。正如队员们在日记中所写:“这里的泥土有茉莉香,这里的孩子有星光,我们愿做播撒种子的人,让希望在乡土间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