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案例】大学生就业实习权益保护案例分析——幼儿园实习离职纠纷

时间:2025-07-10 作者:黄力超 来源:教育学院

1.案例简介

学生实习期间想要离职,幼儿园不允许离职,要求学生做完这个学期,其中幼儿园未跟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学生又有强烈的离职想法坚持要离职,为此学生跟幼儿园有了劳动纠纷,园方跟学生沟通无果,园方负责人打电话到学校投诉该生,要求学生处分该生,辅导员接到投诉后进行了相关处理。

2.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分析是学生就业实习权益保护案例分析,主要是学生对劳动法的知识欠缺的问题。

3.问题关键点

(1)如何给大学生构建好正确的就业观

(2)如何加强大学生对劳动法等就业知识的认识

(3)如何安抚好企业引导学生去正确处理离职问题

4.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解决思路

(1)调查了解情况:首先,学校辅导员应当全面了解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实习生离职的原因、幼儿园方面的立场以及双方的具体争议点。

(2)法律依据分析: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并评估幼儿园的行为是否合规。

(3)沟通协调: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实习生与幼儿园之间的对话,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4)权益保障:确保实习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考虑幼儿园的合法利益和正常运营。

(5)制定规则:针对此类事件,学校应制定或完善实习管理规定,预防类似纠纷的发生。

实施办法:

1. 调解协商:由学校辅导员组织调解会议,邀请实习生和幼儿园代表参加,进行电话沟通或者面对面沟通。

2. 法律咨询:为实习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其了解自身权益,同时为幼儿园提供法律合规建议。

3. 制定协议:在调解基础上,制定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实习期限、离职条件和程序等。

4. 监督执行:学校应监督双方按照协议执行,确保协议的落实。

5. 教育引导:对实习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

5.经验和启示

1.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通过案例教育,让学生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让学生明确实习协议内容:学校、实习生和实习单位之间应签订明确的实习协议,规定实习期限、工作内容、权益保障等,引导学生要按照合约去履行,要有契约精神。

3. 建立有效沟通机:学校应建立实习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的沟通机制,及时处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强化学校责任:学校应承担起实习生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确保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5. 预防纠纷发生:通过完善实习管理规定,提前预防潜在的劳动纠纷,保障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6.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应关注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环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处理大学生实习期间的离职问题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考虑到实习单位的合理诉求,通过有效沟通和调解,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此外,通过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和沟通机制,可以预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为实习生提供更好的实习体验。

总结:对案例问题的归纳和对案例本身的延伸思考,对今后处理此类工作或类似工作的建议或需要提醒广大辅导员注意的地方等。

 

一审:李卓玲 二审:刘欣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