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广西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师党支部第一党小组2025年3月18日在B514召开专题研讨会。会议以“党建引领·匠心育人”为主题,聚焦教师工作坊品牌建设,围绕课程思政创新、科研能力提升及“老带新”传帮带机制展开深入探讨。教育学院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专业教师代表共10余人参会,党小组组长廖晏主持会议。
党建引领明方向,课程思政树品牌。会议伊始,廖晏组长强调,教师工作坊是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平台,需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品牌活动。他指出:“学前教育与艺术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未来美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团队既要深耕专业,更要厚植家国情怀,让课堂成为培根铸魂的主阵地。”
图一教师党员讨论分享课程思政创新案例
随后,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课程思政创新案例。艺术教育专业教师杭倩如提出,可将红色绘本、民族传统手工艺融入幼儿活动设计课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文化自信;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张翠萍则以广西本土民歌、民族舞蹈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艺术鉴赏课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廖晏组长总结道:“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自然融入’,既要避免生硬说教,又要实现价值引领的精准渗透。”
图二曾雁茹老师进行科研经验分享
科研赋能强根基,协同创新谋突破。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科研选题难、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教育学院骨干教师曾燕茹老师进行经验分享。她提出“三结合”策略:一是结合教学实践提炼研究问题,例如学前教育中的游戏化教学效果评估;二是结合区域需求开展应用型研究,如服务广西乡村美育振兴的课题设计;三是结合团队优势组建跨学科科研小组,实现资源共享。党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教师工作坊应设立“科研互助日”,定期组织选题头脑风暴、论文互评和课题申报模拟,形成“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
“老带新”传薪火,匠心传承育新人。为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会议重点研讨了“老带新”指导机制的优化方案。艺术教育专业资深教师王海燕提出,可通过“双师课堂”模式实现经验传递:“老教师负责示范教学框架设计,新教师侧重信息化手段创新,双方共同打磨一节‘融合型’优质课。”学前教育专业则计划开展“教学案例库共建”活动,由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整理典型教学案例,提炼可复用的育人模式。廖晏组长补充道:“传帮带不仅是技能传授,更要传递教育情怀。建议增设‘教育故事分享会’,邀请老教师讲述从教初心,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使命感。”
凝心聚力绘蓝图,品牌活动展新貌。经过热烈讨论,会议最终确定2025年教师工作坊品牌建设三大行动:
1. “课程思政金课”评选:面向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专业征集思政融合示范课,打造校级精品课程;
2. “科研启航计划”:组建“党建+科研”导师团,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对一课题指导;
3. “薪火相传”教学节:通过名师工作坊、跨校教研沙龙等活动,促进校内外教师深度交流。
活动尾声,廖晏组长以“三个坚持”寄语全体教师:“坚持党建引领,筑牢育人阵地;坚持守正创新,擦亮专业品牌;坚持薪火相传,凝聚团队合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教育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