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茉莉润陶圩” ——田间地头学农技,米粉工坊探非遗

时间:2025-07-15 作者:学前教育2417班(专升本)郭晓钰 来源:教育学院

7月15日,“红韵茉莉润陶圩”三下乡实践队迎来活动第三天。队员们上午深入陶圩镇龙村田间,与当地农民一同参与育秧劳动,体验农耕艰辛;下午则走进陶圩米粉加工厂,近距离观察并记录传统米粉的加工制作过程,感受地方特色产业的魅力。

 图一为实践队队员学习育秧

清晨的龙村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实践队队员们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来到水稻育秧田。“育秧是种稻的第一步,得把种子均匀撒在秧盘里,盖土、浇水都有讲究。”农民阿姨一边示范,一边向队员们讲解育秧的关键技术。

队员们听得认真,干得卖力。有的蹲在田埂边整理秧盘,有的小心翼翼地撒播稻种,有的拿着水壶为刚播好的种子浇水,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大家劲头十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劳作,一片片整齐的秧盘在田间排开,队员们的额头渗出了汗珠,衣服也沾了泥土,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图二为实践队队员整理秧种

“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水稻,今天亲手参与育秧,才知道一粒米的来之不易。”此次田间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也增进了对农村农业的了解。

下午,实践队转场来到陶圩米粉加工厂。陶圩米粉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以口感爽滑、久煮不烂闻名,其制作工艺传承已久。在加工厂负责人的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米粉制作的全过程——从大米浸泡、磨浆、蒸粉,到压条、晾晒等环节,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 

图三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学习米粉加工厂

“我们的米粉不用添加剂,全靠传统手艺,光是磨浆就要保证细腻度,蒸粉的火候更是关键。”负责人介绍道。队员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用相机、摄像机记录下各个环节的细节,有的队员还尝试参与了米粉压条的辅助工作,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通过此次探访,队员们不仅了解了陶圩米粉的制作技艺,更看到了地方特色产业在传承中发展的活力,为后续宣传推广当地特色文化积累了素材。

图四为制作好的精致干米粉

据悉,“红韵茉莉润陶圩”三下乡活动将持续推进,实践队将继续深入陶圩镇的乡村和企业,开展更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乡村,传递青春力量。

一审:李卓玲 二审:刘欣 三审:梁淑辉